A:与电子雾化器产品使用者和不吸烟者相比,传统香烟及水烟使用者的牙周健康临床指标(牙石指数、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临床附着丧失)、X线影像指标(边缘牙槽骨水平丧失)及炎症因子指标[唾液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IL-6水平]显著恶化;3个抽烟组唾液可替宁(尼古丁代谢产物)水平并无显著性差别,而电子雾化器产品使用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在大多数牙周健康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别,仅发现电子雾化器产品使用者牙石分布更多一些。Akinkugbe[1]调查了13650名年龄为12~17岁的美国青少年,根据被调查者提供的信息,3.2%的调查对象当前仅使用传统香烟,1.7%的调查对象当前仅使用电子雾化器产品,1.4%报告目前同时使用香烟和电子雾化器产品,而多达7%的调查对象过去曾同时使用2种烟草制品。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前3组吸烟模式对于最近1年内牙科疾病(龋齿、牙龈疾病、牙齿色素沉着)发生的现患比值比(prevalence odds ratio,POR)分别为1.50、1.11及1.72。提示当前同时使用电子雾化器产品和传统香烟的使用模式及单独使用传统香烟者对牙齿健康危害较大;而单独使用电子雾化器产品则对牙齿健康危害较少。上述2项研究显示电子雾化器产品对牙周健康没有影响或影响轻微。
总的来说,传统香烟比2种电子雾化器产品对成骨细胞的损伤更为显著。
[1] Akinkugbe AA.Cigarettes,e-cigarettes,and adoles‐centsƳoral health:findings from the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PATH)study[J].JDR Clin Transl Res,2019,4(3):276-283.
*参考文献
《电子烟暴露对牙周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7104564875&from=Qikan_Search_Index
A:PG作为电子雾化器的一种雾化剂,其长期和高剂量吸入引起了大家对其安全性的关注和担忧。
研究进行了90天亚慢性吸入高浓度PG气溶胶的安全性评价试验,使用了自主研制的CAG发生器,它可以产生出1 μm~2 μm粒径的微细粒子,同时可以提供较高浓度的气溶胶。
对于慢性吸入毒性来说,气溶胶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是至关重要的。Pauluhn研究[1]报道说,在解释大鼠急性和慢性吸入亚甲基二苯基二异氰酸酯(MDI)模型中,用辅助计算机毒理学来计算,与仅以气溶胶浓度或由时间计算的累积剂量相比,C(气溶胶浓度mg/L)×T(暴露时间day)相对急性肺部刺激阈值对于慢性毒性结果来说,更有决定性意义。由此假设,对于亚慢性吸入PG气溶胶来说,不仅累积吸入剂量,而且气溶胶浓度和吸入暴露时间都会对其毒性产生影响。因此采用3种方式去考虑其毒性:1)递送剂量(mg/kg);2)暴露浓度;3)C×T。考虑到暴露浓度对于毒性的影响,预设的气溶胶浓度大约是所有暴露状况中,最大暴露浓度的30倍。
据报道,电子雾化器气溶胶的暴露浓度有430 mg/m³~603 mg/m³[2]和1 mg/L[3]。因此,本研究预设的气溶胶浓度应当满足充分暴露的需求,有可能引起眼部或鼻部刺激反应,甚至有可能对呼吸道产生影响。在吸入试验中,最为常见和显著的反应是喉部的损伤,试验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没有发现喉部损伤,但是临床观察发现鼻部出血和眼周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综上所述,大鼠90天吸入PG气溶胶后的毒性相对较小,NOEL值确定为100mg/kg。同时根据本研究中大鼠PG气溶胶的吸入暴露剂量约为消费者电子雾化器日常使用最大剂量的数十倍,可对消费者长期大量吸入PG气溶胶的毒性进行初步推测。
[1] Pauluhn J. Inhalation toxicology: methodological and regulatory challenges[J].Experimental and toxicologic pathology, 2008 60:111-124.
[2] Kienhuis A S , Soeteman-Hernandez L G , Bos P M , et al. Potential harmful health effects of inhaling nicotine-free shisha-pen vapor: a chemical risk assessment of the main components propylene glycol and glycerol[J]. Tobacco Induced Diseases,13,1(2015-06-27), 2015, 13(1):15.
[3] Werley MS, Kirkpatrick DJ, Oldham, et al.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 of a prototype e-cigaret device and three flavor formulations: a 90-day inhalation study in rats[J]. Inhalation Toxicology, 2016 28(1): 22-38.
*参考文献
《电子烟雾化剂丙二醇的大鼠90天吸入毒性研究》
A:尼古丁是成瘾性物质,使用(任何)烟都有害健康。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NASEM)研究发现,电子雾化器产品的危害远远小于传统香烟。对于电子雾化器的毒性主要是针对电子雾化器对肺病炎症的影响展开,而肺病炎症则通常被认为是肺癌和其它肺病的诱因。经过细胞、动物以及人体实验的数据显示,电子雾化器可能引发肺病炎症,但相对传统香烟有显著减少。
相比于传统烟草中存在的5000多种化学物质,电子雾化器产品的雾化液成分非常简单:尼古丁盐、丙二醇、植物甘油、天然香料。香烟燃烧后除了尼古丁,水蒸气以后,还产生包括烟焦油、一氧化碳、醛类、亚硝胺类、有机酸类、纤维、糖类、金属元素氨等几千种不同的物质。
电子雾化器产品的雾化液被加热元件蒸发再快速冷却形成气雾的过程,与传统烟草的燃烧过程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电子雾化器产品的气雾和传统香烟烟雾的成分也有很大的不同,电子雾化器所产生的气雾中,包括尼古丁、有机酸、丙二醇、甘油、香精成分分子等,但在严格控制的加热温度下,不会产生焦油,一氧化碳、醛类或者亚硝胺等有害物质。
英国公共卫生部2015年的独立报告得出结论:“虽然使用电子雾化器产品可能并非100%安全,但电子雾化器产品中不含有大多数可导致香烟相关疾病的化学物质,而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危害也十分有限。”
关于电子雾化器产品的“相对危害”,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英国公共卫生部已委托一个国际专家组撰写电子雾化器系列报告中最重磅的一份报告。
*参考文献
英国卫生部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NASE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507171/pdf/Bookshelf_NBK507171.pdf
A:采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以外周血网织红细胞为材料,通过微核试验检测电子雾化器气溶胶造成的染色体损伤作用,Pig-a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电子烟气溶胶的致突变作用;以肺组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电子雾化器气溶胶对mmu-miR-34a、mmu-let-7a、Akt1、Il-6和Tnf-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电子雾化器气溶胶低、高剂量组和3R4F参比卷烟烟气低、高剂量组的微核率、Pig-a基因突变频率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电子雾化器气溶胶低、高剂量组中mmu-miR-34a、Il-6和Tnf-a的表达均显著降(P<0.05),电子雾化器气溶胶高剂量组中mmu-let-7a的表达升高(P<0.05)。3R4F参比卷烟烟气高剂量组中mmu-miR-34a、mmu-let-7a和Tnf-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未检出电子雾化器气溶胶对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有显著遗传毒性,但发现电子雾化器气溶胶显著影响DNA损伤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
采用gpt delta转基因动物研究了电子雾化器产品的遗传毒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子雾化器产品对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无影响,表明电子雾化器产品并不会导致染色体损伤。电子雾化器产品对Pig-a基因突变频率和RET%无影响,因此电子雾化器产品在gpt delta转基因模型中未诱导基因突变频率的升高。在本试验体系下,尽管未发现电子雾化器产品有致突变作用,但在电子雾化器产品对肺组织的影响实验中,与细胞增殖、凋亡等有关的mmu-miR-34a基因表达降低而mmu-let-7a表达升高,而与炎症有关的因子Il-6和Tnf-a的表达显著降低。总之,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的毒性评价中未能检出电子雾化器产品具有显著遗传毒性,但电子雾化器产品对DNA损伤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有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应用gpt delta转基因小鼠模型评价电子烟气溶胶的遗传毒性》
A:传统卷烟和电子雾化器雾化物气溶胶形成都是复杂的动态物理、化学、生理和环境现象共同作用的过程 [1-3]。这些形成的雾化物气溶胶颗粒被使用者吸入体内,并沉降在呼吸道和肺部,气溶胶在体内长期沉降会导致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心血管等与吸烟相关的疾病 [4-5]。研究气溶胶颗粒大小和分布状态不仅作为电子雾化器产品和传统卷烟物理特性和感官特性监管的科学依据,而且对人体吸收雾化物气溶胶和毒理学评价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6-7]。目前,研究雾化物气溶胶的方法主要有显微镜观察法 [8-9]、光散射法 [10]、惯性冲击法 [11]和重力沉降法 [1,12]、静电迁移法 [13]等。显微镜观察法和重力沉降法均是将收集到采样膜上的气溶胶颗粒物通过称重、观察进行检测,这无法实现雾化物气溶胶的实时测试,收集过程中颗粒间会发生碰撞、凝聚作用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14-15]。光散射可用于雾化物气溶胶实时测试,但只能获得气溶胶颗粒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参数很难得到[16-18]。本研究基于静电迁移的原理,采用快速粒径色谱仪对传统卷烟和电子雾化器雾化物气溶胶粒径和浓度进行实时监测,可为传统卷烟和电子雾化器雾化物气溶胶的研究提供参考。
测试系统采用电迁移技术实现了传统卷烟和电子雾化器雾化物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的实时在线测试。在相同的抽吸条件下,传统卷烟气溶胶的颗粒、单位体积数浓度都比电子雾化器产品大;传统卷烟气溶胶粒径分布在每口之间差异很大,而电子雾化器产品每口之间气溶胶粒径变化不大。
[1]张岩磊,谢文浩,戴亚.卷烟降焦工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8-17.
[2]金闻博,李承忠,戴亚,等.烟气胶体化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71-73.
[3]McAughey J,Adam T,McGrach C.Simultaneouson-line size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gas phase and particulate phase of mainstream tobacco smoke[J].IOP Science,2009,151:1-17.
[4]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Vol.83:Tobacco smoke and involuntary smoking[M].Iarc,2004.
[5]Sherman C B.Health effects of cigarette smoking[J].Clinics in Chest Medicine,1991,12(4):643-658.
[6]Yoshida T,Tuder RM.Pathobiology of cigarette smoke-induce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Physiological Reviews,2007,87(3):107-108.
[7]Wayne G F,Connolly G N,Henningfield J E,Farone WA.Tobacco industry research and efforts to manipulate smoke particle size:implications for product regulation[J].Nicontine & tobacco Research,2008,10(4):613-625.
[8]Harris E,Kay H F.Size distribution of tobacco smoke droplets by a replica method[J].Nature,1960,186:537—538.
[9]Carter W L,Hasegawa I,Fixation of tobacco smoke aerosols for size distribution studies[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75,53(1):134-141.
[10]张晶,王 良玉,张韫宏 .FTIR技术应用于香烟烟气的分析 [J].光谱学和光谱分析,2008,28(4):821-824.
[11]Chang P T,Peters L K,Ueno Y.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undergoing dilution[J].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5.4:191-207.
[12]Keith C,Derrick J.Measurement of 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coneentration of cigarette smoke by the “conifuge”[J].Journal of Colloid Science,1960,15(4):340-356.
[13]Alderman SL,Ingebrethsen BJ.Characterization of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s from Commercial Cigarettes Using a DMS500 Fast Particulate Spectrometer and Smoking Cycle Simulator[J].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45:1409-1421.
[14]贾伟萍,鲁端峰,常继恒,等.基于在线冲击的烟气气溶胶浓度检测方法[J].烟草科技 ,2010,12:5-7
[15]张晓风,戴亚,徐铭熙,等.卷烟烟气气溶胶颗粒实时观测分析 [J].中国烟草学报 ,2007,13(6):20-23.
[16]Finnigan J A,Jacobs D J,Marsden J C.A laser light scattering photometer[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71,3(1):102-108
[17]Yoshiaki Ishizu,Takashi Okada.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mall aerosol particles of unknown refractive index by a light-scattering method[J].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1978,66(2):234-239.
[18]胡松青,李琳,郭祀远,等.现代颗粒粒度测量技术 [J].现代化工,2002,22(1):58-61.
*参考文献
《传统卷烟和电子烟烟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